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及合法性

公益性評估
依土地徵收條例第3-2條規定,公益性評估項目包括社會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及生態因素、永續發展因素及其他應加以評估參考之事項,說明如下:


一、社會因素
1. 區段徵收範圍內之土地7成以上為台糖土地及公有地,故區內居住人口少,且台糖土地均為短期租約,對就業影響幅度小
 
2. 區內以65歲以下人口為主,引入就業將增加青壯年人口,利於人口年齡與地區發展
 
3. 開發後預計引進約16,387個直接就業人口,提供橋頭及周邊地區就業機會

4. 透過本計畫進行第二期發展區開發,促進土地利用及符合地主期待

5. 透過開發住宅區與商業區,可引進適度商業活動以滿足周邊社區基本商業需求,提升當地生活機能


6. 有一處非屬區段徵收之海峰社區位於產業專用區西側,未來將透過緩衝規劃,降低對居住環境之影響


二、經濟因素
(一)徵收計畫對稅收之影響
本計畫區內土地現況多為農業使用,並有零星工廠分布於北側,故區內現有稅收來源主要為地價稅、房屋稅及營業稅。
本計畫開發完成後,藉由聯外交通系統與公共設施之闢建,將增加區域移動之便捷性,並提升完善公共空間服務品質,有助於促進居住、商業活動及就業人口活絡,進而增加地價稅及房屋稅收入,且日後產業進駐後,亦將有效增加營業稅收入。

(二)徵收計畫對糧食安全之影響
本計畫區內土地現況多作農業使用,其中以西瓜種植面積最大,其次為鳳梨、芭樂與棗子,前述農產非屬重要糧食作物,故本計畫開發後對糧食安全不致造成影響。

(三)徵收計畫造成增減就業或轉業人口之影響
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現況多以務農為主,並有零星工廠分布於區內北側。目前已協請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台糖公司協助輔導區內農業就業人口,遷移至其他地區耕作,並已於區內規劃產業專業區土地以為安置工廠街廓。
另本計畫規劃約164公頃產業專用區土地,於開發後預計可引進約16,387名直接就業人口,將增加就業機會及日間活動人口,有助於增加地方就業機會及振興當地經濟發展。

(四)徵收費用及政府配合興辦公共設施與政府財務支出及負擔情形
本計畫徵收費用係由新市鎮開發基金支應,相關經費將納入高雄新市鎮相關預算項目編列,並由剩餘可建築土地銷售收入回收該費用。依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51條規定,區段徵收開發總費用包括徵收土地之現金補償地價、補償費及遷移費、協議價購地價款、公有土地作價款、公共設施費用、公共設施管理維護費、土地整理費用及貸款利息。經初估本計畫開發總費用計約349億624萬元,區段徵收後剩餘可建築土地平均成本約3.09萬元/m2,與開發完成後可建築土地平均市價約3.47萬元/坪相較,應可達到財務自償目標(詳區段徵收評估報告),亦無財政排擠效果。

(五)徵收計畫對農林漁牧產業鏈之影響
本計畫區之現行計畫係高雄新市鎮計畫後期發展區之住宅區、商業區與公共設施用地,在未開發前多做短租使用,開發後應不致影響整體產業鏈。

(六)徵收計畫對周邊土地利用完整性之影響
本計畫均位於高雄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範圍內,區內土地多為台糖公司所有,並以現行計畫道路用地為界,故本計畫開發後對周邊土地利用完整性不致造成影響。


三、文化及生態因素
(一)因徵收計畫而導致城鄉自然風貌改變
本計畫為都市計畫住宅區、商業區,惟因尚未開發,現況多為農地及工廠使用,另區內因有滾水坪泥火山特殊地景,為避免本計畫開發對自然地景造成衝擊,將以綠地空間、配置隔離綠帶及退縮建築設計管制,形塑泥火山公園,作為主要物種棲息地及凸顯其文化景觀特色,並採面狀開發空間導入都市滯洪功能,創造豐富綠意變化以及空間層次感,使之形成相對獨立之區域,卻又與周圍地景共存,以降低本計畫開發對自然城鄉風貌改變之影響。

(二)因徵收計畫而導致文化古蹟改變
根據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資料所示,本計畫範圍未位於屬古蹟保存區、重要聚落建築群、重要文化景觀、水下文化資產、國家公園內之史蹟保存區、紀念建築、史蹟等,至燕巢區角宿里代天府段391、612、613、614、615地號位於「南滾水疑似遺址」範圍內1節(環境敏感地區查詢結果之相關文件詳附錄二),經高雄市政府文化局108年3月12日高市文資第10830381300號函復南滾水疑似遺址坐落土地為高雄市燕巢區中安段18、34、85(部分)及249地號,查其非本計畫範圍,故本計畫開發未導致文化古蹟改變。

(三)因徵收計畫而導致生活條件或模式發生改變
本計畫區內現況多為台糖公司土地與零星工業使用,未來開發後,預期可創造約16,387個就業機會,將有助於改善周邊生活條件、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振興產業發展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現有零星工業使用將以劃設供一般性產業之產業專用區供申領抵價地使用。故本計畫開發對生活條件具有正向影響。

(四)徵收計畫對該地區生態環境之影響
1. 本計畫區開發過程可能造成局部植被剷除消失,將透過加強植栽綠化,以提供生物棲息地及維持生物多樣性,俾降低對當地生態之影響,確保園區及其周邊生態的永續性與發展性。
2. 本計畫透過劃設30至60M道路及於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建築退縮規定降低產業專用區對周圍環境影響。另配合泥火山自然地景規劃大型景觀公園,連接周邊既有藍綠帶資源,除可降低粉塵、噪音進入廠區,亦可提供額外生存空間及生態廊道予鳥、蝶、昆蟲等生物棲息與維生,進而維持本計畫區內及周邊整體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

(五)徵收計畫對周邊居民或社會整體之影響
本計畫除可加速高雄新市鎮東側以供產業發展用地為主,亦可輔導周邊不合分區之工廠進駐或輔導遷廠,並提供公園等開放空間供周邊居民使用,其所增加之產業用地對整體高雄市產業有其助益。


四、永續發展因素
(一)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本計畫依循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民國98年9月所提出之「永續發展政策綱領」,考量公平性(Fairness)、永續性(Sustainability)、及共同性(Commonality)三個原則,並進而分為永續的環境、永續的社會、永續的經濟、執行的機制等四項「政策層面」,主要任務包含提供生活居住機能、提高交通連結機能、建立商業休閒機能、融合文創藝術機能及引入生態環保機能等。本計畫茲就四項層面,分述如下。
1. 永續的環境:採藍綠帶串聯共生原則,達到環境永續訴求
本計畫區之規劃採串聯共生原則,透過基地內公園及綠地等綠色基盤之配置,增加生物多樣性及相關物種進入本區機會,使環境生機活絡,以達到環境永續之訴求,降低對周圍環境之衝擊與影響。
2. 永續的經濟:以低污染、高值化及智慧化等價值為目標
(1)本計畫以落實園區低污染、高值化及智慧化等價值為目標,並發展適宜進駐之產業。
(2)利用既有區域產業網絡,產業發展方向以半導體、智慧生醫、智慧航太、創新科技及智慧機械等為核心,強化產業研發合作機制,促使區域產業升級與轉型。
3. 永續的社會:保障地主權益,尊重既有社會紋理
(1)針對符合環保要求與科學園區引進標的之夾雜於園區範圍內屬地主經營之既有工廠及承租戶工廠,已有3家工廠提出永續經營的需求,將於安置計畫內劃設供一般性產業使用之產業專用區作為安置街廓,以落實輔導轉型發展政策。
(2)對於區內部分原農業使用者,將重視土地承租戶權益之保障,研擬相關保障措施,並於開發過程中納入考量,以達到尊重既有社會紋理之目的。
(3)為避免不相容使用造成之外部衝擊,本計畫透過區位之安排、隔離綠帶或相關設施空間等規劃手法,使區外農業使用不受區內工業使用之影響,並營造本園區與周邊地景和諧共存之樣貌。

(二)永續指標
本計畫區開發有助於整體環境條件之提升,並對於社會、經濟之永續均有所助益,符合國家發展之政策與永續指標。本計畫整體規劃以減輕區內排水系統負荷以達營造韌性及海綿城市為目標,故著重於在環境保育與都市開發之間取得平衡,計畫區整體永續規劃構想,如下:
1. 規劃具緊密連結、多功能整合之綠色紐帶
本計畫基地為具完整隔離性的獨立發展腹地,辦理土地使用規劃時,規範產業專用區臨1-1-60m、1-2-60m及住宅區街廓者,應退縮留設綠化空間,其退縮綠化空間與面臨園林道路、道路、綠地、隔離水道、行政管理設施或其他非屬生產製程設施之合計最小寬度不得低於60公尺。另配置大型景觀公園,期透過公園、緩衝綠帶及人本交通設施之串聯共生,緊密連結藍綠系統並規劃明確的端點或軸線。
2. 著重環境涵容能力
計畫區內綠地面積約占區段徵收總面積2.62%,配合本案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及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高雄市建築自治條例有關建築退縮帶、建築基地、建築物之綠化規定,規範產業用地及公用設施用地之綠化面積,具環境涵容能力。
3. 設置滯洪池調節開發後增加之逕流
滯洪池以一百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之標準設計,確保園區內防洪安全,而經排水總量控制亦可確保不致對下游地區既有區域排水造成衝擊及影響。
4. 滯洪池與公園綠地之排水渠道及低地採雨水花園模式設計
滯洪池以生態式規劃設計,區內公園綠地之排水渠道及低地,採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之雨水花園模式,創造兼具防洪與生態景觀之開放空間環境。

(三)國土計畫
1. 設置高雄第二科學園區,促進高雄地區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高雄市工業區中由中央及地方政府開發主導之產業用地面積3,684公頃,包含工業園區2,919公頃、科學園區570公頃、加工出口區195公頃。惟就各該用地開發使用情形觀之,現階段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可釋出土地有限,約僅5公頃。依據高雄市國土計畫對於製造業發展面向之指導,應設置高雄第二科學園區以結合現有高雄科學園區及週邊工業區為協力體系,透過技術處醫療器材產業服務平台建置,輔導廠商產業升級,擴大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此外,結合成大前瞻中心、金屬中心研發量能加速產品上市,並鏈結高雄高齡整合長照中心、高醫、成大醫院、及義大醫院進行臨床創新驗證與示範場域,打造智慧醫療照護產業重鎮,強化產業發展廊帶。
2. 轉型為低污染、低耗能、低環境衝突之產業作為本園區發展核心價值
高雄市政府刻正研擬高雄市國土計畫,考量高雄市農地未登記工廠情形嚴重,故該計畫透過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篩選合適之產業發展區位。由於本次區段徵收範圍及周邊包含部分未登記工廠,且各項條件皆顯示本計畫區具備高產業發展潛力,未來本計畫區將具備輔導周邊未登記工廠之功能,同時朝低污染、低耗能、低環境衝突之永續產業進行轉型,帶動地區發展。


五、其他因素評估
近來美中間的貿易衝突,使國際政經局勢面臨劇烈變化,不僅國際產業分工出現重組,也對原有的經貿秩序帶來衝擊。台灣因地理位置上與中國關係密切,於全球供應鏈上,在美國及中國皆扮演重要的角色,故美中兩國的貿易衝突勢必對台灣造成影響;然危機即是轉機,若我國能掌握此一讓台商返鄉,活絡國內投資環境的機會,亦將能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為協助台商順利返台投資,行政院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實施期程為3年(108年至110年),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政策措施,積極協助台商回台投資,帶動本土產業共同發展,形塑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供應鏈,以厚植台灣未來產業發展實力,增加經濟動能,爰為因應臺商返台意願大增,亟需透過增設產業用地,以滿足用地需求,故本計畫開發目的為以提供產業發展用地為主,具有其公益性。
 

必要性評估
依據區段徵收實施辦法第2條及第5-1條規定,說明本計畫必要性評估內容如下。


一、因應中央政策辦理高雄第二科學園區開發之必要性
依據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高雄新市鎮新設科學園區可行性評估及籌設計畫規劃案」初步規劃,本計畫未來發展定位與目標說明如下。

(一)科學園區整體未來發展策略
依據科學園區未來十年規劃藍圖,未來科學園區將以半導體/IC設計、智慧機械、生技醫材及軟體服務為主軸,持續推動先進製程研發,配合引進各類科學創新研究與前瞻技術發展,如AI、大數據、物聯網、軟體服務,加速產業軟硬體整合,擬定「原強項進化,攻新興領域」之策略。
綜觀2017年我國科學園區現況,積體電路相關產業共約204家排名第一,生物技術產業近年有顯著的成長名列第二共約171家,光電產業有167家第三,而生醫產業的營業額占總體營業額比例雖為六大產業中最低者,惟近年雖有顯著成長。以整體營業額來看,近十年有緩和跡象,此與積體電路產業營業額於2000年左右到達成長瓶頸有關。2008年後iPhone等數位科技大幅成長,致使營業額再度攀升,可見我國科技產業高度融入全球科技發展產業鏈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未來十年應維持並增進目前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在現有強項基礎下進一步鞏固市場提高產值。此外強化推動創新產業發展,創造前瞻科技新產業鏈模式,拓展新技術應用領域(如AI、大數據、物聯網、軟體服務等未來主力市場),將現有基礎以及未來發展產業兩者整合。為因應2030年代新產業發展及Z世代主力人力,科學園區未來發展將強調跨域、永續、智慧之特色,發展重點依據「加強跨領域合作打造開放式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優化園區環境資源及節能儲能設施,打造綠色永續發展環境」及「鏈結網路資源及運用智慧科技,提升服務品質」三項宗旨,以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產業環境、建構區域網絡三個面向進行。

(二)南科未來發展策略
1. 南科目前產業發展聚落
(1)台南園區
台南園區引進之主要產業為積體電路、光電、精密機械、通訊、電腦週邊、生物科技及其他產業;以光電、積體電路及生物科技發展最為顯著。
A. 光電產業聚落
南科係國內TFT-LCD產業垂直整合最完整的聚落,在垂直整合方面,自上游的關鍵元件如玻璃基板(美商台灣康寧)、液晶材料(日商捷恩智)、彩色濾光片(和鑫)、增亮膜與稜鏡片(美商3M)、偏光板(日商住華、力特)、光罩(日商頂正)、背光模組(中強、大億),中游的面板(群創光電及瀚宇彩晶)到下游的液晶電視廠商(群創光電)均已涵蓋。而在橫向支援的方面,園區亦聚集有東捷、帆宣、美商台灣應 材、日商優貝克、北儒、大福、由田新技、友上、盟立等設備製造商。若在加上在南科特定區劃設的樹谷園區,將因產業聚落型態的日益完善,相關廠商前來投資意願相對增高而形成具競爭優勢的光電產業基地。南科將在台灣邁向全世界平面顯示器產業領導地位過程中,繼續扮演關鍵性角色。
B. 太陽能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
目前引進綠能、茂迪(矽基太陽能電池)、銀品、(導電漿料)、美環太陽能(聚光型太陽能系統產品)等公司,從上游材料、中游電池至下游模組產品,太陽光電供應鏈日趨完整。
C. LED產業聚落
積極引進晶元、新世紀、光鋐、宏傑等LED廠商,藉由大廠以吸引其他上游材料及下游封裝、系統廠商至南科形成產業聚落。
D. 生物技術產業聚落
建構完成生技公共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廠、廢棄物焚化爐,並興建完成符合cGMP標準之生技廠房。另已引進成功大學研發中心、中正大學創新研發中心、中央研究院南部生物技術計畫中心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協助產業之發展,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南部設施亦已進駐。
(2)高雄園區: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
高雄園區透過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建立高雄園區之醫、產、學及研之合作,並開發高值化產品,將現有醫療器材廠商的技術與產品提昇,透過醫療器材產業之發展將傳統產業予以轉型,而達到傳統產業高值化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研發與臨床量能的結合,發展成醫療器材原始概念(Original Concept)產生中心,進一步達到透過臨床研發能量吸引國內外醫療器材廠商進駐高科之目標,並吸引國內外廠商在台投資,達成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群聚的效益。
2. 未來發展重點
南科將延續現有園區之能量,將不僅是「房東」的角色,而是將引領廠商及結合城市共同轉型升級,突破行政藩籬,實質打造區域創新系統。未來十年將續在產業面、環境面及服務面提升發展,以打造南科成為全球爭相拷貝學習的科學園區。
(1)產業面─推動產業創新
強化現有產業:南科將補足重要產業鏈缺口,強化產業體質,打造園區獨特性。在現有產業如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產業持續強化發展,另也對焦5+N產業創新政策,發展智慧生醫、航太、智慧機械、綠能等,建構完整之產業聚落。
轉型未來產業:園區產業將逐步轉型朝未來產業技術發展,如AI、IoT(穿戴裝置、城市物聯網)、機器人、航太、AR/VR、生醫光電、健康照護、5G等,並持續支持新興技術發展,由現有產業技術突破轉型,為下一世代產業技術萌芽與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南科藉由現有產業聚落優勢,建置科研等級國際旗艦型的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將發展智慧演算/Fintech、AIoT/AR/VR、無人載具、智慧機械、智慧科技農業及智慧醫療等六大社群,並協助輔導新創團隊與人才培育,孵育下世代新科技臺灣旗艦型產業。
(2)環境面─升級產業環境
優化環境資源:南科既有園區未來將朝高坪效、低汙染、高創新之發展概念邁進,另在用地供應上亦評估儲備新興產業發展用地,並同步確保水電資源充足,以因應產業發展所需,亦逐步發展節能及儲能設施、循環經濟,使資源有效運用與永續發展。
打造試驗聚落:未來產業技術之發展與應用需有國際級規格試驗場域,爰南科將評估結合未來產業建置試驗場域及數位基盤(如5G技術),打造如使用者導向的數據平台、微型晶圓製造等支援創新技術突破,建構未來情境示範專區,形成產業試驗聚落。
發展跨域生態:未來園區能量不侷限於行政界線,與週邊鏈結之科學園區市鎮將是與園區緊密一體的環境能量,另外在數位世界組成創新生態系,將以社群的方式將園區內能量交流,並可將園區外具科研、產業發展功能建物或區位,發展作為園區能量的延伸,建構虛擬園區之概念。因應未來產業應用服務的需求,周邊生活圈定位除了提供園區生活與服務需求,透過智慧城市各種科技試點作為園區City Lab,並能與週邊的學研機構,從產學合作進階為滿足產業轉型,對於市場化、商業化與創新應用等試驗需求。
(3)服務面─鏈結網絡資源
增進服務能量:將推動智慧園區,包含智慧節能、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服務等元素,以智慧物聯網技術帶動南科生產與生活服務之能量,並整合產官學研跨領域資源平台,為產業、技術、人才之發展鋪路,如航太、智慧生醫、智慧機器人等資源整合發展,以及「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以智慧演算/Fintech、AIoT/AR/VR、無人載具、智慧機械、智慧科技農業及智慧醫療等六大社群,將整合成為南臺灣AI機器人社群平台。
建構適才環境:南科將持續吸引優秀人才,將強化創新科技研發環境、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如在「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營造科研等級國際旗艦型環境與國際交流鏈結,吸引自造者帶著頭腦來即可實現夢想;另也優化園區生活機能,從教育、智慧園區服務以及集團結婚、運動元年、暮春藝文季、愛心月、在地食材等措施持續建構適才宜居環境。
帶動區域能量:未來管理局不再是「房東」的角色,將包括搭建科學園區虛擬網脈、整合產官學研居民(PPPP)等參與能量,將區域性創新研發資源試驗鏈結,引導多方及公民參與營造在地創新氛圍,凝聚園區與週邊區域轉型發展之能量。

3. 高雄第二科學園區發展定位與目標產業類型
高雄園區目前共有積體電路廠商4家、電腦周邊廠商1家、光電產業廠商16家、精密機械廠商24家、生物科技廠商37家及其他產業廠商5家,共計87家廠商。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推計至2030年之產業用地需求量約為183公頃,其中高雄地區產業需求為113公頃,考量高雄園區目前出租率逾九成,剩餘產業發展用地僅15公頃左右,加計目前辦理變更中之新增產業發展用地亦僅約40公頃,未來將不足以供應既有廠商擴建或潛在廠商建廠所需,故高雄第二科學園區未來將以提供南科六大產業之既有廠商或潛在廠商進駐為主。


二、開發範圍之選定及面積規劃是否合理
(一)高雄新市鎮特定區計畫規定
依據高雄新市鎮特定區計畫,後期發展區係採區段徵收方式開發,依修訂高雄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草案)高速公路以東發展構想定位為產業發展園區,其原因係配合高雄市產業發展之用地需求,後期發展區部分以規劃作為產業發展之預留區為主,未來提供誘因與土地使用彈性吸引具代表性產業進駐,並以大面積之投資開發作複合型之產業園區發展。

(二)產業用地需求
考量目前高雄地區主要產業用地租售面積已趨於飽和,且依據科技部108年3月「高雄新市鎮開發為科學園區可行性評估報告」顯示,確實有新闢科學園區需求,南部地區產業用地需求為183公頃,而在高雄地區產業用地需求為113公頃,加計公共設施用地後需要約370公頃土地做整體開發。
因應前述之產業用地需求為科技部預估至119年產生之需求,粗步估計本計畫至區段徵收點交土地約為115年,尚有約3至4年時間可進行園區開發規劃,故本計畫開發面積符合原有土地規劃願景,其開發面積與開發時程均符合產業發展所需。

(三)規劃住宅區與商業區之合理性
開發後將提供186公頃產業專用區及其所需公共設施,另剩餘40.67公頃住宅區、商業區則係供計畫範圍內私有地主申領抵價地使用,以顧及私有地主居住權益,且可提高區段徵收開發可行性;另檢視高雄新市鎮第一期開發區之住宅區與商業區開發情形,其區段徵收後之抵價地多由台糖公司申領,因應台糖公司之土地開發具有限制性,故第一期開發區之開發率較低,惟本計畫之住宅區與商業區係供非台糖公司申領抵價地,故與第一期開發區之開發情形應有區別,故劃設住宅區與商業區有其必要。


三、用地範圍有無其他可替代地區

(一)本計畫符合科學園區用地所需條件

(二)可能存在替代關係之工業區:週邊工業區、產業園區、科學園區趨飽和

1. 工業區發展趨勢:工業區多已出租、售建廠,產業用地趨近於飽和

2. 產業園區發展趨勢:民國102年至106年南部、東部區域廠商數皆有增加,並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為主,設廠家數穩定,顯示無多餘土地釋出

3. 科學園區發展趨勢:南部科學園區可供出租面積最高,且出租率最高
 
(三)已編定未開發、編定或規劃中之工業區:仁武園區、和發產業園區
由於已編定未開發之工業區均屬興辦工業人自行編定者,故無用地可釋出。另林園高值化產業園區(約3.99公頃)雖可釋出產業空間,惟因臨林園工業區,屬化學產業高值化發展腹地,且其因遷村議題而延宕規劃,總體來說與本計畫產業供給尚無競爭關係。
至本計畫區周邊尚有已編定開發中之和發產業園區及報編中之仁武產業園區,未來引進產業係以金屬製品為主,亦與本計畫區未來將引入科學園區之事業不同。
 

四、是否可改以其他方式取得
本區計畫於民國83年公告發布實施,已透過區段徵完成第一期開發區,依據現行都市計畫規定,後期發展區應實施區段徵收開發,本案採區段徵收方式取得土地,較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規定,園區內私有土地得依法徵收,私有地主可選擇領回建築用地自行興建,較能保障私有地主之財產權益。以下說明本計畫未來執行區段徵收之優點,並與其他開發方式進行比較,以說明本計畫確實有執行區段徵收的必要性。